23
2023
09

环状肉芽肿和多形红斑的区别

环状肉芽肿和多形红斑的区别如下:

皮疹表现不同 。环状肉芽肿的皮疹主要表现为质地坚实的丘疹排列成环状或半环状,皮疹多位于手背及前臂;多形红斑的皮疹主要表现为水肿性红斑、丘疹、水疱、大疱,有黏膜损害,典型皮损为靶形红斑,而持久性隆起性红斑表现为发生于关节伸侧及手背的一种红色或紫红色持久性丘疹、斑块或结节,较少出现水疱、大疱。
病因不同 。环状肉芽肿的病因不明,目前认为与免疫、感染、遗传等因素相关;多形红斑病因有感染、药物、结缔组织病等。
20
2023
09

感染与哮喘

呼吸道感染可导致所有年龄段儿童的喘息性疾病,并以多种方式影响哮喘的发展和严重程度。首先,婴儿期病毒性喘息发作是哮喘发病的关键危险因素。一旦哮喘确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URTIs)是急性加重的最常见诱因。此外,已经确定了特定细菌病原体在喘息和哮喘加重发展中的潜在作用。本章将回顾感染与哮喘开始和恶化之间的关系。此外,我们还讨论了感染导致下呼吸道炎症和气道功能障碍的机制。最后,我们讨论了病毒引起的喘息和哮喘加重的治疗策略。

导致喘息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是婴儿期住院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使用多种病毒检测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Jartti及其同事调查293例住院患儿喘息病的病因。在检测到病毒的76名婴儿中,54%患有呼吸道合胞病毒(RSV),42%患有小核糖核酸病毒(人鼻病毒[RV]和肠道病毒),1%患有人偏肺病毒(hMPV)。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呼吸道小核糖核酸病毒(最常见的是RV病毒)占主导地位(65% 的 1-2 岁儿童和 82% 的 ≥3 岁儿童)。门诊喘息性疾病在幼儿中也极为常见,在不同人群中,67%至90%的此类发作与病毒有关。

18
2023
09

发现大枕大池怎么办

大枕大池是相对于枕大池说的,枕大池位于颅后窝的后下部,小脑下面、延髓背侧面与枕鳞下部三者之间,向上通第四脑室。若通过CT或MRI检查,发现枕大池在小脑皮质或小脑蚓部距离枕骨内板超过10 mm以上,即可认为是大枕大池。

由于大枕大池是枕大池的异常扩张,因此可能会压迫脑组织,导致脑组织局部的血液循环受阻,引起头痛、眩晕、癫痫、脑积水等临床表现。如果大枕大池比较小,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可以定期观察,暂时不用治疗。如果大枕大池比较大,伴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需要通过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
18
2023
09

小孩腿疼如何判断生长痛还是疾病

有几个经验性的小孩腿疼判断生长痛还是疾病痛的方法如下:

观察疼痛程度。生长痛是轻度疼痛,而疾病痛可能会很严重。
观察疼痛频率和伴随症状。生长痛是间歇性的,没有伴随症状,而疾病痛可能会持续,有伴随症状。
观察疼痛位置。生长痛的位置不固定,而疾病痛的位置固定。

如果疼痛持续时间较长或者有其他不适症状,需要立即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排除疾病的可能性。
10
2023
09

髓系白血病M3化疗后白细胞下降怎么办

髓系白血病M3白细胞降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采取以下措施:

口服升白细胞的药物。
输入洗涤白细胞。
停止化疗。
加强营养
10
2023
09

甲基丙二酸血症筛查阳性需要进一步做什么检查

对新生儿筛查阳性或临床可疑的患儿,立即进行血氨基酸及酰基肉碱谱、总同型半胱氨酸和尿有机酸分析,并检测血糖、氨、电解质、血气,评估脑、心血管、肝肾等脏器功能。患儿血丙酰肉碱、丙酰肉碱/游离肉碱及丙酰肉碱/乙酰肉碱比值增高,蛋氨酸降低或正常,尿甲基丙二酸、3-羟基丙酸、甲基枸橼酸等有机酸显著增高,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或正常。其他的包括基因检测等。

09
2023
09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和预后

脊柱侧凸,即脊柱的横向弯曲,是一种在各种情况下都会发生的结构性改变。在快速生长期间,曲率的进展会导致显著的畸形,这可能伴随着心肺功能的损害。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治疗和预后将在这里进行综述。临床特征,诊断和初步评估分别讨论。

术语 — AIS为Cobb角≥10°的脊柱侧凸(图片1),发病年龄≥10岁,且无潜在病因(如先天性、神经肌肉性、综合征性)。

进展风险 — AIS进展的风险对管理有影响。然而,不可能完全准确地预测哪些曲线会前进,哪些不会。
08
2023
09

遗传性肾病综合征的分类

遗传性肾病综合症的种类有很多主要有:

遗传性肾炎:也称阿尔波特alport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肾损害、神经源性耳聋和锥形晶状体形成。此类患者可能容易发生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薄基膜肾病:在肾脏方面最早最常见的表现为持续性或者发作性肉眼血尿,后期病情会加重,逐渐出现尿蛋白现象。
多囊肾:在婴儿时期出现症状,表现为肾肿大、肾区疼痛、高血压等。
07
2023
09

急性周围性面瘫的原因

 急性周围性面瘫的病因
常见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少见感染
中耳炎±胆脂瘤
莱姆病
EB病毒
巨细胞病毒
流行性腮腺炎
人类疱疹病毒6型
07
2023
09

先天性膈膨升的病理及治疗方案

先天性膈膨升

 【病理】小儿膈膨升症属膈肌无力类疾病,是由于膈肌肌纤维发育不全或膈神经麻痹而造成某部分或某侧的膈肌不正常地升高,可分为完全性和局限性。在胚胎第6~10周膈肌发育过程中,由于颈部第3、4肌节或胸壁成肌细胞未迁入胸腔膜形成的膈中,导致横膈的肌化异常而引起先天性膈膨升,它以缺乏或极度退化的横纹肌为特征,膈肌变薄,特别是中心腱部分被广泛的纤维弹性组织替代。由于横膈在胚胎期形成和发育的同时,肺实质的发育和内脏的旋转也在进行,故膈肌发育不良形成膈膨升时可合并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等系统异常或畸形,以呼吸系统异常最常见。膈膨升时,膈肌抬高,腹腔脏器随之上移,致胸腔容积减少,肺组织受压,易引起肺发育障碍。